作者:鄭軍
本文最早發表于微信公眾號“口腔醫生鄭軍”,作者對本文作微小修改后授權在“齒道”發表。“以牙合學為導向的種植修復”理念是鄭軍博士最新提出的,據我們了解,對這一理念,目前國內還沒有人這樣提過。此前鄭軍博士就此理念與國內的一些教授交流時獲得了認可。本文只是該理念的概述,鄭軍博士會逐步細化,賦予這個理念更多的內涵。希望國內會有越來越多的種植和修復醫生了解、認識本理念,共同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在臨床中得以應用,最終有更多的醫生能接受本理念并指導臨床工作。“齒道”是一個開放的微信平臺,希望傳播基于事實及循證醫學基礎上的各種口腔專業知識,期待閱讀本文的專業人士提出您們寶貴的意見。
隨著口腔種植以及口腔修復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生和患者們都不再是以“種植體長得住,二期修復可以戴上牙齒”為目標,而是逐漸以種植修復治療后的“功能恢復好、美觀效果佳、穩定耐用、并發癥少”為更高要求。為了獲得長期、穩定的效果,種植修復治療已經由過去的“以外科為導向”轉變為現在的“以修復為導向”,這是口腔醫生不斷努力和口腔醫學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堅持以修復為導向的種植,盡管以修復為導向的種植已經涵蓋了美學和功能。但現實似乎距離我們的理想目標仍很遙遠……
在臨床上,種植修復后我們經常會見到各種各樣的牙合學問題:種植牙崩瓷、咬頰、咬合痛、食物嵌塞、種植體松動、種植體折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咀嚼效率低下等各種癥狀。目前種植技術日新月異,可以說如果我們不能跟上種植修復技術發展的步伐,沒有及時更新觀念和知識,缺乏規范化的技術培訓,就會容易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處于劣勢。于此同時也讓我們反思我們對現有治療理念的調整……
因此,在臨床上,以修復為導向的種植觀念是亟待更新的……
為了實現功能與美觀兼顧,牙合學與種植修復在科學與藝術上的統一這個治療目標,就要求我們醫生在設計治療方案的同時就把牙合學因素放在首位考慮并融入其中。
說到牙合學,在第八版《修復學大辭典》中,牙合被定義為“牙齒的靜態和動態接觸關系”,這是一個在許多方面都過于簡單化的定義。在更廣闊的語境中來考慮,牙合這個概念含著難以列清的多重相關因素:它們與健康、疾病、形態完整性、功能、功能失調、口頜系統以及人體本身的美密切相關。牙合的概念性定義是:人體,牙齒,咀嚼系統的其余構成部分,與社會心理因素復合體、功能、疾病和功能障礙之間多層面的相互作用關系。牙合學是這個復雜的相互作用整體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必須把它放到所有相關的學科和元素中去考量。因此,牙合學在某種意義上是與種植學、美學、修復學、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頜面外科學以及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都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
牙合學不只是牙齒靜態的或者動態的接觸關系的簡單表現。廣義上來看,牙合學應該是包括每個個體的心理生理學和社會心理性格在內的整個口頜系統的綜合體的一部分。對于有牙齒缺失、支撐組織缺失的牙列,重建其咬合關系應該目的明確,并且重建其外形時應該圍繞不同患者的臨床情況充分考慮到美學、功能以及舒適度,這些臨床情況包括:每一個患者的生理心理學上的、感性認知上的、行為學上的以及社會心理學上的特征。
以上論述有些復雜抽象,簡言之,牙合學包括以下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后牙支撐,垂直距離和非正中引導(下圖)。
注:該圖引自Dr.MartinGross的牙合學專著,TheScienceandArtofOcclusionandOralRehabilitation(2015年出版)
以牙合學為導向的種植修復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設計理念,一整套設計原則,它貫穿于種植方案設計、種植手術、二期修復、以及后期維護的全過程,并將形成一整套規范化操作流程。讓我們更好的踐行它,實現牙合學與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在科學與藝術上的統一!
1.為了防止關節紊亂病而提供后支持的必要性已經遭到質疑。 2.恢復在正中關系位或稍前的正中牙合位、牙尖交錯位的咬合接觸已經不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3.增加垂直距離到超過息止時的垂直距離不再被認為是有害的。 4.咬合干擾不再認為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中起著重要的致病作用。 5.提供前導和后牙支撐的恢復的必要性以及它們相互保護的概念受到了質疑。 6.隨著口腔種植學的迅速發展,修復治療中涉及到部分或全部無牙牙合的種植體支持和牙支持修復,一些牙合學原則需要被重新評估。本書最新牙合學觀點舉例:
牙博士口腔國際連鎖機構全科醫師、中方技術總監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口腔臨床醫學--頜面外科博士(于第四軍醫大學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課題研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博士后。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forCancerResearch)高級會員、中華口腔醫學會/陜西省口腔醫學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陜西省抗癌協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專科會員、陜西省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專科會員、陜西省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專科會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內科協作組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牙科研究學會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DentalResearch(IADR)會員。 研究方向:牙合學與口腔種植修復以及種植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 發表論文:15篇,其中SCI9篇,第一作者SCI4篇。 課題研究:主持一項西安市課題、參與美國兩項課題及國內四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 擁有兩項口腔種植方面國家發明專利。